<menuitem id="qw9ty"><i id="qw9ty"></i></menuitem>
      • <sup id="qw9ty"><rp id="qw9ty"></rp></sup>
        <dfn id="qw9ty"></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搭伴“機器人”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發布時間: 2023-12-28 08:56 更新時間: 2024-12-27 13:30
        觀看搭伴“機器人”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視頻

        轱轆上裹著油污、機身上布滿“傷痕”,就在前不久落幕的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科技創新交流營暨機器人大賽上,這臺剛剛從施工作業現場“拖”回來的管道打磨-檢測成套創新機器人成功突圍決賽圈,榮獲本屆大賽一等獎。

        “我們這套機器人系統歷時多年研發,歷經多版迭代,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目前已成功應用于油氣、核電及市政等領域。”團隊指導老師、成都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任濤教授介紹。

        瞄準機器人發展前沿,把握機器人技術發展主流趨勢,迎合機器人產業發展現實需求,本次由共青團中央、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科技創新交流營暨機器人大賽,共設置工業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個人及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其他應用領域機器人5大賽道,收到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31所高校共計1017件參賽作品。

        而在終入圍的221件決賽作品中,凝結了不少像成都理工大學一樣實戰技能豐富、成果轉化突出、產業融合緊密的參賽項目。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秦濤表示,大賽強化引領功能,既有高精尖的硬核科技、也有短平快的實用作品。

        結合賽事鮮明的實踐導向,本次賽事聚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這一關鍵命題集智攻關,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現實需要。

        比賽現場,來自天南海北的參賽團隊掀起了“逛展”熱情,這群年輕人自覺淡化了比賽的競技性能,主打深度體驗和高效社交。來自上海的同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會師”在此,對無人機的技術路線、作業場景進行了技術交流。一位來自吉林高職院校的同學在“逛展”中直觀感受到,“相較于比拼技巧,有很多機器人作品更關注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成都理工大學的展位參觀者絡繹不絕。“管道打磨-檢測成套創新機器人是我們學校在實踐上走得遠的項目。”參賽帶隊教師、成都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副主任彭悅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為助力國家能源安全建設,進一步提高管道安全保障能力,2019年成都理工大學依托學校智能裝備與控制實驗室,組建人才梯隊開展管道成套創新裝備的研究。從需求調研、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到試驗測試、產業化應用的每一個環節,學校鼓勵師生深入實驗室、走到需求的線,團隊指導老師劉清友教授認為,“工科院校的師生一定要把基礎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把理論研究與產業化相結合,要懂行業和社會的需求,能夠把知識轉換成服務行業和社會的成果,給國家和社會發展做貢獻。”

        參賽學生蘇瀅瀅大一進入項目團隊。本科期間,她的課余時間多是在實驗室度過,研究生階段便跟隨導師進行產品研發,往返于多個企業的施工現場。在一次次的試錯、調試、改進中,她得到了技術鍛煉和理論提升。

        至今,成都理工大學項目團隊幾年磨一劍,通過自主設計與研發,已成功研制出多款管道機器人,授權國內外專利20余項,解決了管道行業諸多難題。管道機器人采用先進的材料和制造工藝、引入智能化技術、優化了設備的結構和功能,不僅大幅提高了裝備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還實現了智能化操作和數據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人工打磨一條管道需要5至10天,管道打磨機器人2天就能完成。”蘇瀅瀅介紹。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對安徽新華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的師生來說,絕不是一句紙上談兵的口號。此次比賽,帶隊教師劉源和團隊展示了一艘適航里程已達5000多公里的無人艇。今年暑假,這艘無人艇參加了安徽省水上運動中心、海事局、農科院等多個單位組織的水上測試,包括艦艇巡邏、應急救援、管理檢測的任務。“一個夏天的實踐下來,顛覆了這屆學生對科研的固有看法。”劉源說,“以前他們片面地覺得,科研是坐在冬暖夏涼的實驗室里,但是現在,他們才意識到科研是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手段。”

        機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積極推動大學生創新成果同社會、市場、資本、產業對接融合,鼓勵學生作品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參賽各方促進機器人技術、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尋找的“大公約數”。

        作為大賽項目路演活動的點評嘉賓,米茉 (山東)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卜凡東認為,校企對接融合需要因地制宜的成果轉化,“從企業角度來說,我們更看重產品批量化的生產價值。”

        秦濤表示,未來,在賽事打造上,還應切實引導同學們主動深入產業行業一線,扎實開展調研、找準需求痛點、形成創意來源,激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參賽的動機由獲獎驅動、任務驅動轉為使命驅動、價值驅動。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