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進制造正在超越德國?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近期發布一份報告,當中稱——
中國制造商迅速蠶食德國在歐盟的份額,尤其是德國的的先進工業領域。
根據其研究,中國在對歐盟出口的產品份額不斷提升,2020-2022年,某些份額擴大比重超過了過去10年總和。這當中,包括德國所擅長的復雜工業產品領域。
當中還指出,隨新能源浪潮到來,中國電動車進一步征服了歐洲市場,盡管2022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份額僅為3.5%,但這,已是2020年的兩倍。化工和機械等子領域,德國相關優勢也在縮小。
甚至作者直言——
德國工業出口,正在搖搖欲墜。
所以,具體中國制造業哪些地方更強?以及為什么?
一起來看看。
總體情況
總的來說,歐盟從中國進口產品份額大幅增加,2022年與德國差距不足4個百分點;
從下圖可以看出,中國在歐盟進口中的份額從2000年的2.6%,增長到2022年的8.8%。這個增長主要發生在2000年代。
此外,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份額再次大幅增長,增長到7.1%。到2022年,中國的份額是8.8%,距離德國的12.5%,相差已經很少。
圖 1: 歐盟從中國和德國的進口占貨物貿易總額的比例
尤其在精密工業產品方面,雙方差距更是進一步縮小。
特別是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中國擴大了在歐盟進口中的份額,增幅與之前整十年相當,在某些類目甚至更高。
報告認為,照上述趨勢發展,中國在高精尖工業產品出口歐盟上,幾年內就會超過德國,而這,還會導致結構性變化,越來越多的歐盟產品將來自中國。
下圖顯示,歐盟從中國進口的先進工業產品在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德國。
這其中覆蓋的產品包括醫藥產品、金屬產品、計算機、電氣和光學產品、電氣設備、機械、機動車輛和零部件、其他車輛。到2022年,中國占據了72.6%的份額,而德國的比重為61%。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在高精尖工業產品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圖 2: 歐盟從中國和德國進口的部分工業產品占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
下沉到細分行業,這個話題就變的更立體了。
分行業情況
從各個領域產品看,中國出口多的是數據處理設備、電子和光學產品,占比29.7%。
在這方面,德國的占比為7.1%。此外,在數據處理設備等領域,中國的占比在過去十多年一直明顯于德國。
其次是電氣設備。雖然在這個領域,中國近才超過德國,但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占比優勢大幅增加。從2020年的僅德國1個百分點,到2022年已經德國8個百分點。這顯示出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出口實力和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如下圖所示。
圖3: 按兩位數產品類別分列的歐盟從中國和德國進口的工業產品的構成
其三是化學產品,從2000年到2022年,中國的化學產品占比穩步上升,在考慮份額的情況下從0.9%上升至8.2%;而此階段德國占比卻呈整體滑坡的態勢,從2020年的17.3%降到了2022年的15.3%。
緊隨其后是機器。從2000年到2022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機器占比穩步上升,在考慮份額的情況下從1.6%上升至11.4%;相比之下,從德國進口機器的比重自2020年的23.2%下降到了2022年的20.5%。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強的,還是汽車和零部件。
該部分所占份額為13.6%,這方面中國為3.1%。但由于能源轉型對德國帶來的挑戰以及其在競爭力和區位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正借此機會征服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盡管起點較低,但德國在歐盟市場上的優勢已日益縮小。
從2020年到2022年,僅僅3年間,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機動車輛和零部件占比就翻了一倍,從1.7%增長到3.5%。
若上述增速不變,這意味著2030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機動車輛和零部件占比,就會同德國旗鼓相當。
與此對比明顯,歐盟從德國進口的汽車和零部件則小幅下降,2015年,德國對歐盟該方面出口占比為23%,到2022年則降到了18.5%。同時,德中兩國的汽車和零部件貿易身為也顯出一降一漲的態勢。
制藥業是唯一例外,該領域德國整體優勢較為明顯。2022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醫藥產品占2.8%,而德國占12.3%。
此外,該報告還對所有四位數產品組中的位進行了統計,包括汽車和發動機、制藥及其他制藥產品、汽車其他零部件、其他有機基礎材料和化學品、初級塑料、生鐵、鋼和鐵合金、石油產品、其他化學產品、電子元件、數據處理設備和外圍設備。
在所有四位數產品組中的位中,自2010-2022年間,德國的大部分產品份額呈放緩態勢,中國呈上升態勢。相關結論與兩位數統計相似。
在數據處理設備和外圍設備上,2010年-2020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占比變化為0.6%,過去3年為2.3%,增幅明顯;與此對比,2010年-2020年,歐盟從德國進口占比變化為0.8%,過去3年為-1.2%。
在汽車和發動機方面,2010年-2020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占比變化為增加0.6%,過去3年為2.1%;與此對比,2010年-2020年,歐盟從德國進口占比變化為-4.1%,過去3年為0.1%,有回升態勢。
有意思的是,在能源方面,歐盟從德國進口的石油產品的在2010年-2020年為1.7%,過去3年為1.3%,占比呈現持續增加態勢。
德國制造真的不行了?
綜上,作者對德國競爭力表達了一定擔憂。但是反向來看,德國工業制造優勢仍然不會被撼動。
一方面,上述統計,主要針對各類型產品占德國或中國出口歐盟的份額,但從整體看,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量仍與德國有一定差距,德國比中國高出約42%。
另一方面,德國在先進制造方面韌性依然很強。
證券時報專欄作者張銳,在近期一篇文章提及,德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數據,在5月份環比增長6.2%的基礎上,2023年6月份,德國工業訂單再度大增7%,不僅扭轉了所有經濟學家的下降預期,打破了“去工業化”的一些預估,且創出三年來大增幅。
他還指出,短期德國制造業承壓,更多是外部變量因其,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抑制了需求,另一方面,輸入型通脹拉高了制造業成本,侵蝕利潤,加之地緣沖突極大拉高了能源成本,但從目前看,德國制造業似乎挺過了艱難的日子。
從底層積累看,德國是工業4.0及“隱形”等概念發源地,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均主打細分領域的專精與,研發投入每年超千億歐元,人均手握專利是法國2倍,英國5倍,西班牙的18倍。
根據張銳的統計,目前全球3000余家隱形企業中,德國超過1307家,位居一。
在工業核心賽道,德國對比中國具有優勢。以機床工業為例,全球的三個機床工業強國中德國占據一席之地,其他兩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德國擁有眾多機床制造巨頭,如埃馬克、通快、吉特邁等,這些企業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數字化方面德國政府推出了《國家工業戰略2030》,大力推進制造業與虛擬數字對接,西門子布局元宇宙戰略、施耐德搭建電氣數字孿生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等動作,顯露出德國老牌廠商對數字化的看好及實踐。
良性競爭終歸利好整個人類,可以明確,中國先進制造已取得一定喜人成績,但面對走在前面的強者,我們仍需更多努力,未來可期。
- 綠色工廠助推中國加速奔向“雙碳”目標 2024-12-27
- GDP增速全省倒數第一,“世界工廠”東莞站在十字路口 2024-12-27
- 德國《商報》:中國制造在這領域迎頭趕上德國,尤具爆炸性 2024-12-27
- 濟南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4000億級,由“制造”向“智造”邁進 2024-12-27
- 報告:全球機器人產業保持增長態勢 中國成為重要推動力 2024-12-27
- 3.5g+250mW輕盈出征:艾睿光電Micro Ⅲ Lite微型紅外熱成像機芯來啦! 2024-12-27
- 英威騰與菲仕技術簽署戰略協議,攜手共促產品智慧升級 2024-12-27
- 北京理工華匯雙足人形機器人產品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2024-12-27
- 福利合集|專業巡檢限時免費?FLIR E8 Pro等多款產品均可申請 2024-12-27
- 數智賦能,ABB與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共探智慧醫院建設新路徑 2024-12-27
- 聚勢同行 合作共贏,長沙零壹工業正式成為火山湖集團生態合作伙伴 2024-12-27
- 科大訊飛發布星火一體機:鯤鵬CPU+昇騰GPU,算力達2.5PFlops! 2024-12-27
- 北京:支持機器人企業融資上市 設立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 2024-12-27
- 宇樹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重磅發布 2024-12-27
- 皮爾磁:注塑機C類標準ISO 20430 2024-12-27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