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qw9ty"><i id="qw9ty"></i></menuitem>
      • <sup id="qw9ty"><rp id="qw9ty"></rp></sup>
        <dfn id="qw9ty"></dfn>
        加入收藏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關注微信
        手機掃一掃 立刻聯系商家
        全國服務熱線18030129916
        公司新聞
        人口紅利衰退下,自動化是藍海市場嗎?
        發布時間: 2023-08-16 08:31 更新時間: 2025-01-01 13:30
        觀看人口紅利衰退下,自動化是藍海市場嗎?視頻

        2023年初,一則人口負增長的新聞迅速登上熱搜。勞動人口數量下滑、勞動力成本升高、一線工人高齡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招工難、管理難、和外賣平臺搶工人”的痛點,也帶動市場對“機器換人”概念的高度關注。

        圖一:中國人口結構變化

        圖二:制造業就業人員工資變化

        隨著人口問題不斷惡化,人們想象中,自動化設備的推進、工廠對自動化的擁抱,理應是一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作為深耕工業賽道的投資人,我們發現結果并不盡然。這其中,有一定周期性的原因,也有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原因。

        作為理論上的“藍海市場”,自動化設備的實際增速為何呈現成熟行業才有的周期性波動情況?人口結構的巨大痛點和自動化滲透率遭遇瓶頸,這兩個看似矛盾的事實同時存在,究竟應該作何解釋?

        1

        工業自動化:Where we are today?

        Question 1: 當我們在談論“機器換人”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機器換人的“機器”也≠機器人!

        事實上,自動化是個很廣泛的概念。我們可以分為專機設備和通用設備。當我們走近一家工廠,自動化的過程,是由無數臺不同的機器通力協作而成的,下圖中絕大部分機器,恰恰是“專機設備”,而專機設備本不是新東西,屬于妥妥的“存量市場”,有些機器的發明甚至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時代.....

        圖三:工廠生產流程與設備示意圖

        而人力的重災區在哪里呢?下圖我們點出了工廠里經常看到人力的地方。基本分為三類,是上下料、拆碼垛等專機和專機之間連接的環節,以及在機器報錯時進行人工干涉的“看機器”環節。第二是裝配、縫制、打磨等涉及工藝的環節。第三是檢測環節。這其中,有的部分大部分都是人力,例如縫制,有的環節是人機協作,例如人拿著零件在專機設備上進行打磨,也有的部分屬于機器能做,但一旦涉及到柔性,就敗下陣來。

        “機器換人”的目標,就是這些環節的人力替代。

        圖四:工廠生產流程、設備、與人力密集環節示意圖

        Question 2:那么,如果我們用這些“增量市場”的增長情況,來評估“機器換人”的滲透進度,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這個問題,在一段時間內非常令人困擾 – 因為,當我們評估這幾年人口結構性問題的背景下,“機器換人”的緊迫性,與一線調研到的企業實際增長情況,并不符合。

        下圖工業機器人的密度與發達國家的客觀差距,是我們在各種BP和報告里用來佐證行業“無限藍海”常見的圖表。但很少有人呈現的,卻是增速的周期性變化:可以看到,2018年之前,雖然也有波動,但總體呈現高水平波動。但2018年之后,工業機器人呈現出的卻是只有成熟存量行業才有的,跟隨經濟景氣度的周期性波動特征。

        圖五: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分布

        圖六: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情況

        當然,如果只看一個指標,未免有失偏頗。我們不妨再看看機器視覺的市場情況:從增速來看,似乎比機械臂要好不少。然而如果我們用實際的市場規模,去對比理論市場空間,就會發現,在市場尚在增長初期、存在巨大空白的情況下,目前的滲透節奏仍然是相對平緩的。

        圖七:中國機器視覺市場情況

        圖八: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測算

        以上分析僅僅從市場規模和增速的角度來看。事實上,如果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樣可以反映出市場目前并不在藍海狀態中。相信高度關注行業發展情況的朋友,對此都有切身的體會。

        2

        阻礙當今中國工業進一步實現人力替代的原因是什么?

        視角1:從技術難度和勞動附加值的角度,存在錯配,換句話說,打蚊子請不起高射炮....

        所有問題的解決,都伴隨著對應的成本。同理,招人和用人的成本固然是高,但當自動化的成本更高時,一味進行“機器換人”似乎并不是理性的選擇。終,是否采用機器換人,并不是人力成本和人口問題的單向線性外推,而是技術實現成本、替代的工時數量、替代工種難度的綜合平衡。

        我們把需要進行自動化的場景分為四個象限:

        圖九:自動化場景分類

        1. 高附加值低難度:技術實現成本低、容易規模化復制、替代人工工時價值高的機器,是自動化替代合理的場景,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紡紗機,就是典型代表。這正是典型的成熟自動化應用,并不在當今討論“機器換人”增量市場的范疇內。

        2. 低附加值低難度:可以替代,但不剛需。例如一些簡單上下料、簡單物料搬運,即使在長三角地區一些稀缺技術工種月薪接近2萬的,同一個工廠里也存在著月薪6000的普通工種。技術實現并不是瓶頸,屬于“可以但沒必要”,有補貼就做一做的場景。

        3. 高附加值高難度:我們常見的進口高價設備,例如單套數百萬的檢測設備、和高精度高穩定的半導體設備,大多屬于此類。在這類應用上,技術難度和附加值得到了較好的平衡,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超高的附加值給了技術人員無限動力。當然,這類應用仍然有一些技術尚未攻克的領域....

        4. 低附加值高難度:本章要討論的核心問題,機器換人真正的“硬骨頭”,大部分出在這類應用上。

        a) 例如,在服裝廠內,柔軟面料車縫環節,從技術實現的角度,研發難度極大、成本極高,但計件工人的工資仍然微薄

        b) 再比如3C組裝,當“去電子廠”成為網絡上的一個梗,側面反映出,流水線上的電子廠普工,對技能要求并不高

        這一現象的存在是多方面的:

        a) 工時附加值低:工業革命前,用舊式紡車1億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紡紗機發明后,只需要50萬人即可完成。而這樣的環節絕大部分都已經被各式專機設備替代完畢,剩下的人工工位,大多在流水線上,一個蘿卜一個坑(縫紉、組裝、搬運),相應的附加值,自然大大降低

        b) 能做一年是一年:團隊之前在一家三線城市的工廠調研時,發現工人年齡平均已經接近50歲了,大量女工是退休返聘....也許,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一定程度可以通過延長一線工人的工作年齡,再拖延個10年,20年....直到他們真的干不動的那

        c) 企業實力和短期投入的錯配:一些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沒有支付能力。新技術在研發出來之后,往往可以隨著大規模推廣、攤薄開發成本,得到普及,但總要有個吃螃蟹的人。我們看到的燈塔工廠,很多在ROI方面未必有大規模推廣的意義,但正式這些值得敬重的頭部企業,先行在技術方面完成打樣,為未來時機成熟時大規模推廣打下了基礎

        圖十:全球燈塔工廠情況

        視角2:“羅馬非一日建成”。尊重行業本質,正視“時間”的必要性

        工業,本質是一個傳統行業。技術≠方案,從院校里面 “理論可行”的技術,到產線上運轉自如的解決方案,中間跨越了場景理解、工藝實現,以及實操過程中各種意想不到的“工程bug”。同樣,設備≠產品,實際操作中,并不是買來設備就萬事大吉,硬件永遠只是工作站里面的一小部分,如何結合行業特征、現場工況、工藝要求,執行設備和感知設備、硬件和軟件、人與設備,如何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更是巨大的命題。

        工業上一個問題的解決,絕不是單一“rocket science”的解決,而是一系列工程學問題的攻克。這個過程,是通過時間累加起來的。很多尚未實現自動化的場景,在技術、成本、附加值方面,都沒有大問題,只不過需要時間。

        時間需要去解決的,是行業滲透,第二則是人才培育。

        從行業的角度,鋰電、光伏、汽車、3C“四大金剛”是絕大部分自動化企業的香餑餑。因為行業TAM大、企業支付能力強、客戶可以打品牌,新能源行業還自帶擴產紅利加持,自然成為了競爭激烈的戰場。然而,其他一些行業,同樣具備自動化的需求和痛點,只是單一客戶體量和支付能力不足以吸引自動化企業的關注。近期,我們也越來越多的發現,很多做解決方案的企業,也都在尋找第二第三增長曲線,將自己的底層技術積累,在其他行業發掘應用。

        圖十一:工業機器人分行業滲透率分析

        從人才的角度,中國制造業的人力資源問題,不僅僅是藍領的問題,更是白領的問題。社會更多關注的,是一線操作工人招工難、工資高,但在工程師的層面,同樣存在技能的錯配。一方面,是一千多萬大學生迎來“史上難畢業季”,但另一方面,一線工廠里又懂編程、又懂工藝的“工藝實現工程師”,卻大量缺位。也許,學科教育、職業教育、一線應用,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才能給自動化的實現提供更好的土壤。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