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推出千億產業振興計劃”“長沙制造業形成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宿遷出臺千億級產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在各地政府的工作報告及發展規劃中,“千億產業”已成高頻熱詞。千億產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也是現代化工業的“脊梁”。過去20余年,全國各地千億產業遍地開花,支撐起了中國“世界工廠”的稱號。
一個地區能否培育出千億產業,和這個地區的工業基礎、產業集群、就業人口、政策環境等密切相關。千億產業的背后,是一張張生動的經濟民生面孔,也隱藏著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密碼。
各地都在追逐千億產業,那么,在我國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著多少個千億產業?這些千億產業是如何形成的?為了培育千億產業,各地政府制定了哪些規劃、做出過哪些努力?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探尋千億產業背后的發展規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指導作用。
為此,證券時報記者查閱了覆蓋GDP前100強城市(不含港澳臺城市,下同)的逾500份統計年鑒,逐一梳理出各個城市的制造業千億產業,勾勒出“中國千億產業城市圖譜”——62個城市涌現了184個千億產業,分布于26個行業,千億產業的總值逾40萬億元。
這份“圖譜”之下,排頭兵、逆襲者、方法論、路徑圖皆逐一呈現。
全景圖:62個城市184個千億產業
早在2000年,深圳的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總產值就達到1136億元,是全國城市的個千億產業。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國的制造業迎來了長達20年的紅利期,各地千億產業也隨之井噴式增長。
對地方而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超過千億,不僅是經濟體量上的升級,也是發展質量向好的象征,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
我國的大中小城市中究竟分布著多少個千億產業?步入6月,各大城市2022年統計年鑒發布接近尾聲,各地工業數據迎來更新。證券時報記者匯總了2022年全國GDP***100的城市統計年鑒數據,結果顯示,按照2021年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口徑,全國共有62個城市擁有184個千億產業,千億產業總值合計40.87萬億元,占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總營收的31%(詳見文末所附“千億產業城市一覽”)。
在這62個城市中,***20的城市共計擁有118個千億產業,千億產業總值為30.45萬億元,占62個城市總值的75%(表1)。可以說,前20個城市的千億產業分布,展現出了全國千億產業格局的主要輪廓。
的城市分別為蘇州、深圳、上海,擁有的千億產業數量分別為11個、6個、12個,千億產業總值分別為3.45萬億元、3.38萬億元、3.19萬億元,均超過3萬億大關。
排名第四至十位的城市分別為東莞、重慶、佛山、北京、無錫、寧波、天津,各自擁有的千億產業4至9個不等,千億產業總值皆在2萬億元以下。其中,第四、五、六位的東莞、重慶、佛山的千億產業總值旗鼓相當,分別為1.88萬億元、1.85萬億元、1.84萬億元,第十位的天津為1.38萬億元。
從地理分布來看,這62城的184個千億產業分屬于21個省級行政區(表2)。
其中,廣東和江蘇處于梯隊,擁有的千億產業多,同為33個,分屬于8個城市及6個城市。廣東擁有佛山、東莞、深圳、廣州等制造業強市,江蘇則有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產業名城。不過,雖然二省的千億產業數量相當,在千億產業總值上,廣東則是以9.43萬億元大幅于江蘇的7.11萬億元。
處于第二梯隊的是上海和浙江。二者的千億產業總值十分接近,分別為3.19萬億元及3.11萬億元,但在千億產業個數上,浙江有18個(其中寧波占8個),上海為12個。
北方省份中,山東以擁有15個千億產業、總值2.32萬億元居前,千億產業較為均勻地分布在煙臺、濰坊、青島等7個城市。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樞紐門戶,重慶和四川分別擁有9個、5個千億產業,總值分別為1.85萬億元、1.06萬億元。
中部崛起勢頭強勁的湖北省,擁有7個千億產業,河南和安徽分別擁有3個千億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雖然以2個千億產業排在末位,但作為省會的長沙市,除了煙草制品業規模過千億之外,還有4個準千億產業。根據2021年長沙市的規上工業企業收入,其通用設備制造業為997億元、計算機通信電子行業為974億元、汽車制造業為902億元、專用設備制造業為883億元。在長沙市的表述中,該市擁有五大千億產業集群。若將這幾個產業包含在內,將大幅提升湖南省的千億產業數量。
大蛋糕:五大產業促中國制造強勢崛起
哪些產業支撐起了中國制造的強勢崛起?中國制造的優勢出現在哪些領域?從城市千億產業的行業分布上,可以找到答案。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41個工業大類分類標準,62城的184個千億產業可以歸入26個行業(表3)。***五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簡稱“計算機通信電子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簡稱“電氣裝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簡稱“鋼鐵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簡稱“化學制造業”)。
其中,計算機通信電子業出現在了26個城市的千億產業名單上,產業總值達11.2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例高達76%,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態勢。
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的繁榮,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紅利。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恰逢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騰飛;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興起;進入21世紀,移動互聯網誕生,中國企業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融入全球化生產分工,使中國成為全球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中國企業從代工生產收音機、焊接電路板,到生產智能手機、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制造技術不斷升級,產業生態極大豐富。蘋果產業鏈在深圳扎根、富士康在鄭州建立全球大的生產基地,都是對中國制造實力的背書。
2021年,計算機通信電子業在深圳、蘇州、東莞均形成了超萬億規模的產業,其中深圳更是以2.44萬億元的產值占了全國16.6%的份額。2000年至今,三地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6.76%、14.95%和18.37%。
汽車制造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促進了全球性的技術進步和制造業升級,是老牌制造業大國競爭的主戰場。早在2009年,我國就啟動“十城千輛”工程,推廣示范新能源車。2018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并借助產業鏈優勢、成本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進擊全球化。如今,中國已經在汽車制造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2021年,全國有20個城市的汽車制造業規模超千億,產業總值超過5.5萬億元,在全國的占比達到63%。20個城市中,汽車制造產值的城市分別是上海、長春、廣州,上海以超過7400億元產值居首。2022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出口839.9億元,增長1.3倍,成為去年上海出口的主要拉動力。
過去多年,中國制造能夠在世界上嶄露頭角,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與支持。電氣裝備制造業的發達,對于產業升級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旨在提高行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將高端裝備作為戰略重點進行支持。
2021年,有25個城市的電氣裝備制造業規模突破千億,產業總值為5.08萬億元,占全國的比例為59%。其中,佛山為該產業的城市,產值超6500億元。
鋼鐵行業是工業體系的后盾。自1996年以后,我國鋼鐵產能便一直居于一。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在解決了“有沒有”“夠不夠”的數量問題后,進入減量、低碳階段。2021年,鋼鐵行業的千億產業分布在13個城市,產業總值超過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例為31%。該產業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蘇州、邯鄲等老工業城市,其中唐山以超過8400億元居首。
制陶、釀造、染色、制漆等化學制造業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也是千億產業密集的地方。2021年,化學制造業在17個城市突破千億規模,總值2.7萬億元,占全國的比例為32.5%。其中既有一線城市,也有二線省會,還有內地三線城市,的是上海、寧波、蘇州。
前述***五位的行業里,聚集了101個城市千億產業。按照國家統計局2022年全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這五大行業2021年的全國總收入達到了50.16萬億元,占全國41個工業行業規上企業總收入的38%,無疑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縮影。
城市的千億產業培育需要“借勢”,在TOP5行業分得蛋糕越多,則越能在區域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比如,蘇州和上海在這5個行業中皆有千億產業,重慶在其中4個行業擁有千億產業,佛山在其中3個行業擁有千億產業。
排頭兵:制造業的典型城市
千億產業城市排名靠前的蘇州、深圳、上海、東莞、佛山,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排頭兵。相較而言,蘇州和佛山的千億產業分布更加全面而突出。
排名的蘇州值得重點著墨。蘇州擁有11個千億產業,其中9個產業位居,3個產業(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橡膠和塑料制品業)位于(表4)。此外,蘇州還有2個準千億產業——化學纖維制造業(986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913億元)。無論傳統工業還是新興制造業,蘇州皆有不俗表現,可謂全面。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深圳千億產業總值雖然接近蘇州,但僅有6個千億產業;排名第三的上海雖有12個千億產業,但是千億產業總值與蘇州相差了約2600億元。此外,作為通向上海的門戶城市,蘇州一方面坐擁低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承接了上海外溢的人才和技術,在與上海的融合發展中顯得從容不迫。
2000-2021年間,蘇州規上工業產業總產值年復合增長率為13.91%。蘇州的千億產業早出現在2003年,2006-2011年快速增加至7個,2018年后穩定在11個,并逐步形成集群化態勢。蘇州的工業體系發達,產業門類齊全,是其一大特色。在蘇州,既能生產汽車、機床這類大塊頭,又能制造筆記本電腦、電子儀器這類精密電子產品,還能生產紡織絲綢這類生活消費品。
蘇州成為千億產業城市的排頭兵,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引導。蘇州高度重視數字化升級和產業集群建設。2022年,蘇州以“新年會”的形式部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針對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產業“一集群一方案”。2023年,蘇州的生物醫藥產業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新型顯示領域,蘇州集聚規上企業超過200家,形成了從原材料到面板、模組,再到整機、設備的完整產業鏈。
佛山是排頭兵里的另一個典型。
佛山,2022年GDP在全國排第17位,但在千億產業城市中排在第6位,是一個大幅的躍升。佛山擁有9個千億產業,其中4個產業排進,2個產業位居(表5)。值得一提的是,在千億產業排名的城市中,佛山是唯一不依賴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的制造業強市。
佛山是廣東省千億產業多的城市。佛山與東莞的千億產業總值雖然接近,但是佛山的千億產業數量比東莞多2個,且發展更均衡。佛山與廣州、東莞、深圳雖位置接近,但是產業格局卻明顯不同。深圳、東莞的大產業皆為計算機通信電子業,廣州的大產業是汽車制造業,而佛山大產業是電氣裝備制造業。
佛山電氣裝備制造業產值超6500億元,與第二名深圳的3600億元拉開了不小的差距。佛山電氣裝備制造業初是為陶瓷、家具、制鞋等產業提供配套支持,后逐漸發展為產值超過萬億的產業集群,為整個佛山制造賦能,推動佛山成為家電制造名城。自2000年至今,佛山電氣裝備制造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
佛山制造業在全國聞名,涌現了美的、格蘭仕、志高、萬和、海天等一批企業。在企業帶動下,佛山企業重視技術改造和產線升級,敢于大筆投入,中小企業善于抱團,也成為地方特色之一。
根據佛山市政府確定的2022—2026年產業升級目標,未來5年,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技術改造,將是佛山產業升級的重頭戲。
逆襲者:誰在后來居上?
這份千億產業名單里,相較于排頭兵的常青樹特征,逆襲者的成長軌跡或許更加令人驚嘆。比如,城市制造業整體逆襲的重慶,異軍突起的鄭州計算機通信電子業,以及寧波汽車制造業的崛起。
重慶市憑借千億產業的崛起,推動城市經濟上臺階,走出了一條逆襲之路。
統計顯示,2001年,重慶尚無千億產業;2006年,重慶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作為唯一的千億產業,在千億產業城市排名第11位;2011年,重慶依舊僅有這一個千億產業,排名第14位;但到2016年,重慶誕生了6個千億產業,排名躍升至第5位;2021年,重慶共有9個千億產業,在千億產業城市中保持了第5名的位置(表6)。
重慶的千億產業增長曲線較為陡峭。2000-2021年間,重慶規上工業企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26%,增速在前20個城市中位列第三。
重慶的計算機通信電子業在2010-2021年發展尤其迅猛。該產業產值在2001年時在重慶所有產業中排名第17位,2006年時排名第19位,2010年時排名第11位,而在2011年時上升至第3位,并于2018年登頂大產業。計算機通信電子業也是重慶年均復合增長率高的產業,增長率高達31.02%。2021年,重慶的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產值超過6300億元,僅次于超過萬億規模的深圳、蘇州、東莞。
2011年是重慶千億產業增長的起點。
當年的重慶“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提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抓好大投資、大基地、大支柱,推動整機加零部件一體化發展,培育一批千億級園區和企業集團;打造新一代信息支柱產業,包括基本建成國內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離岸數據處理中心。該產業規劃中,對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和摩托車產業鏈也著墨頗多。
此外,重慶在規劃中還非常強調產業鏈集群,提出“構建1小時之內能夠采購到80%零部件的戰略產業集群”,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入軌提速”,形成汽車、摩托車、筆記本電腦、內燃機4個產值超過500億元、本地配套率50%以上的“整機+配套”產業集群。
10年之后,碩果累累。2021年重慶市計算機通信電子業、汽車制造業、電氣裝備制造業、通用設備、鋼鐵行業、鐵路船舶航空等運輸設備制造業等9大產業突破千億。伴隨著千億產業的井噴,重慶GDP先后超越了蘇州、廣州,位居全國第四。
一個企業的出現,可能帶來一個產業的異軍突起,進而改變一個城市的經濟面貌。
以鄭州為例,鄭州在千億產業城市中排名第17位,但其大產業計算機通信電子業規模為5966億元,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位。該千億產業的壯大,主要是富士康入駐鄭州的結果。2022年,鄭州手機產量1.54億部,總產值4000億元,成為全球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
依托富士康這個企業,近年鄭州聚力打造電子信息“一號”產業,形成了智能終端、計算終端、智能傳感等新興產業鏈條,著力培育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鄭州還初步形成了“整機+配套+核心零組件”的智能終端(手機)產業鏈。河南長城、浪潮計算機、紫光計算機、超聚變等企業先后落戶鄭州,形成了計算終端產業集聚效應。
寧波汽車制造業的逆襲,也是一個企業帶動產業鏈聚集的經典案例。2011年,汽車制造業在寧波的大產業中排第7位,但到了2016年已躍居大產業。
重要轉折發生在2011年。這一年,年產2萬臺的吉利帝豪EC7車型生產線在寧波杭州灣新區建成投產,掀開了寧波汽車產業發展的新篇章。隨后十年,吉利汽車不僅帶動了大批本地零部件企業加速崛起,還吸引了法國佛吉亞、美國江森、韓國萬都、德國博世、日本矢琦等汽車零部件企業陸續入駐杭州灣新區。
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明顯。2022年,寧波汽車制造業811家規上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344.5億元,同比增長15.8%。
據寧波市經信局相關人士透露,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超5000家。根據寧波出臺的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寧波將聚焦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關鍵零部件等重點領域,力爭2025年全市汽車產業產值達到一萬億元。
依賴癥:大產業占比高的城市隱憂
靚麗的成績之下,也有隱憂。其中之一便是,城市的發展如果對單一產業的依賴過高,其長期的發展或將受到一定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有12個城市的大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總值的比例超過40%(表7)。這些大產業占比較高的城市,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超多強型”,以深圳、東莞為代表;另一類是“單一產業支柱型”,以長春、唐山、鄂爾多斯為代表。
深圳和東莞作為“一超多強型”產業結構,雖然計算機通信電子業的占比都超過40%,但都還另有若干個千億產業,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好。2022年,深圳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繼續領跑全國,規模占到全國的六分之一。
據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企業梯次結構,規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超4100家,年產值千億級企業5家,過百億企業27家,五億以上企業近400家,全國電子信息企業21家,形成企業頭雁領飛,眾多細分企業深耕細作的產業格局。
不過,深圳基于大產業占比過高,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消費電子陷入低迷之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長春、唐山作為“單一產業支柱型”城市,長期依賴于傳統的優勢產業,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多元化升級。
長春擁有唯一一個千億產業——汽車制造業,2020年的產業總值為6336億元,占當地工業總值的73%。在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出現擠壓態勢下,這一狀態的可持續性值得觀察。被稱為“近代工業城”的唐山,自2004年起,該市鋼鐵行業產值便已經突破千億,2021年,鋼鐵產業占工業總產值58%。2021年,唐山出現了第二個千億產業——金屬制品業。
鄂爾多斯和榆林則是資源依賴型城市,各自的支柱產業都是煤炭開采,在產業升級方向上仍需進行多種方式的探索。
2000年以來,國內各大城市千億產業的成長軌跡并非線性上行,而是跌宕起伏,富于變化。一批千億產業崛起的同時,另一批產業退出或被取代。隨著全球化進入新時代,產業競爭的新秩序正在重塑,我國千億產業在做大之后如何做強,如響應新的時代需求,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
附:《千億產業城市一覽》
- 上交會探討機器人發展方向,人形機器人或是AI**形態 2024-12-20
- 拐點將至!高端數控機床加速進口替代 2024-12-20
- 世環會WieTec China邁入高速發展的新紀元 2024-12-20
- 羅克韋爾自動化發布《可持續發展 2022 年度報告》 2024-12-20
- 港迪技術 IPO:專注工業自動化領域 2024-12-20
- 無畏嚴苛工況,海拓電子重載連接器為工業制造開足馬力! 2024-12-20
- 科普柯工業壓縮機業務研發制造中國總部舉行奠基儀式 2024-12-20
- 被央視鏡頭捕獲,科捷智能全自動小件供包系統成大促“神器” 2024-12-20
- 火山湖攜手東安電氣 亮相2023華南國際工博會 2024-12-20
- AI工業工程化平臺“行動元”亮相華南國際工博會 2024-12-20
- 億鑄科技榮登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榜 2024-12-20
- 華北工控政務服務機器人產品方案,助推數字政府建設落地 2024-12-20
- 《深圳市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3)》發布 2024-12-20
- 圖書館智慧化,華北工控可提供多樣化嵌入式產品方案助力! 2024-12-20
- 讓你秒懂的編碼器接線方法與注意細節 2024-12-20
聯系方式
- 電 話:0592-6372630
- 銷售經理:蘭順長
- 手 機:18030129916
- 微 信:18030129916